备案新规周年盘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统计及证监会审核关注重点
- 2024-04-10
- 来源:苏州华谊信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 所属分类:数据统计
自2023年3月31日起,《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其5项配套监管指引(统称“备案新规”)正式生效,标志着我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监管框架迎来了重大变革。备案新规的实施,不仅顺应了国际资本融资环境的变化,而且统筹了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境外上市流程,将“红筹架构”及“VIE架构”纳入有效监管。实现了从“双轨制”到“全面备案制”监管模式的转变。对支持优质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具有深远意义。
据华谊信统计:在已通过备案的119家企业中(不含全流通),可以统计境外上市方式的有105家(注:14家企业秘交无法确定上市方式),其中直接境外上市的共34家(含终止申报),间接境外上市的共71家。
间接境外上市的企业中,通过RTO方式上市的企业1家(北京康蒂尼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SPAC上市且完成备案的共4家,分别为车车科技、拜尔德医疗、大树云以及路特斯科技;另有4家企业拟通过SPAC上市仍在备案审核中,分别为找钢集团、亿鹏能源、华锦控股和趣玩集团。
从上市地点及上市板块看,已完成备案的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有69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36家,可见香港联交所仍是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热门选择。在境外上市申请备案的企业中(含已经完成备案及未完成备案的),约65%的境内企业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约34%的企业选择美国上市。
其中,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有141家,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76家,其中,72家选择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4家选择在纽交所上市。在拟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中,除因秘交无法确定具体上市信息外,选择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企业仅1家,选择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的有16家,选择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共39家。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开披露信息,中国证监会每月通过境外上市(不含全流通)备案申请的数量逐渐增加,每月通过数量在10-20家之间。据公开数据显示:75%的企业备案周期在60天到180天之间。阿诺医药用时最短,于2023年6月29日证监会接受备案材料,2023年8月7日取得备案通知书,共经历39天时间。方舟云康耗时最长,于2023年5月15日证监会接受备案材料,2024年3月22日取得备案通知书,共经历312天的时间。总体上看,通过备案所需天数平均时间在125天左右。
备案企业行业分布呈现多样性,既有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也有新式茶饮等新消费行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自动驾驶等新经济领域企业不断涌现,如互联网出行平台嘀嗒出行、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等。
另外,54家赴美上市获备案企业行业呈现多元化、开放化、协同化发展趋势。其中,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最高,主要以人工智能、激光雷达等新型科技产业为主。其次是传统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时食品消费领域企业也有上升趋势,有3家食品消费类企业登陆美股市场(日日煮、荣业食品和闽东红)。其他行业类型也多样化增长,如保险服务、物流、环保、服装、储装、批发业、教育培训等。
5、采用VIE架构上市的企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开披露信息的统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境外上市备案的企业中,采用VIE架构提交境外上市备案申请的企业共47家。其中,仅采用VIE架构的企业共21家,同时存在直接持股红筹架构和VIE架构的企业共26家。从上市地点来看,选择港股上市的有31家,选择美股上市的有16家。
目前,采用VIE架构申请境外上市的企业已有10家获得了证监会备案通知书,分别是车车科技、极兔速递、汽车街、有家有保、日日煮、嘀嗒出行、迈富时等。截止2024年3月31日仍有37家采用VIE架构备案企业尚未通过证监会备案。
2024年第一季度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速度加快,据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1月份25家,2月份26家,三月份12家。整体超过去年单月备案企业的数量(去年顶峰在10月份为16家)。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共有23家企业完成赴美上市备案,平均备案时间207天。
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统计显示,拟港交所上市的企业有75家,拟纳斯达克上市25家,拟纽交所上市1家,拟瑞士交易所上市1家。
(拟赴美上市企业26家)
1、中国证监会关注重点及解决方案
从备案材料反馈意见来看,证监会主要重点关注股权架构及股权变动相关问题,包含股权变动合规性、信托持股、股权激励;行业及业务相关问题,包括外资准入限制、资质证明等;以及VIE架构审核关注问题。
1)股权架构及股权变动相关问题
证监会主要关注红筹架构搭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境内主体境外投资、股权变动、外汇监管等程序的合规性以及所涉税费是否依法缴纳等情况。
华谊信建议:企业在搭建红筹架构的过程中应关注相关程序的合规性,包括及时办理37号文登记和外汇登记等手续,并就架构搭建过程中的股权变动及时完成纳税申报及缴纳。同时,企业在备案申请及回复中应尽可能如实且详尽地披露取得境内权益的具体过程,以及相应的外汇、纳税等合规事项。如手续确实存在问题,则需相应说明相关问题的影响及后续整改方案。
许多企业不同程度涉及到股权变动相关的问询,主要关注历次股权变动的定价合理性,股权变动涉及的外汇管理、境外投资等境内监管程序履行情况、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或利益输送等。
华谊信解决方案:企业对历史股权变动的定价合理性问题,应该从价格厘定的标准、款项的实际支付情况、履行决策程序情况、规范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说明。股份变动所涉及的外汇管理等监管合规问题与红筹架构搭建的问题较为类似,需企业重点关注重相关程序的合规性。
常见反馈问题为要求发行人说明信托的具体情况,如设立时间、类型及运作方式、各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安排等。
华谊信建议:对于依托持股问题,企业应当在境外上市备案报告中披露股东的基本信息。如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股东)为信托的,企业可针对不同的股东类别,详尽说明信托设立时间、类型及运作方式、期限、各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安排及信托受益人等情况。
股权激励是证监会的高频反馈问题。证监会主要关注股权激励对象的构成,是否存在外部人员或未明确授予对象的情况,以及股权激励价格是否公允,相关内部决策程序以及外汇管理等监管程序是否合规等。
华谊信建议:新规对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的审查与披露要求做了明确规定。规定指出,员工持股计划应主要由公司员工参与,若包含少数外部人员,律师需核查其入股细节,包括原因、价格、定价依据和资金来源,并评估是否存在不当利益转移,同时提供明确意见。对于离职员工仍持有权益的情况,律师应确认其参与时的身份及当前权益持有情况。若顾问参与持股计划,也需核查其顾问合同的具体内容,并提供明确结论。简而言之,企业要对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严格审查和透明披露。
在已提交备案材料的企业中,涉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主要为物流业、TMT行、医疗、及金融等。
华谊信建议:对于外资准入限制问题,企业通常可通过主管部门访谈、与其他同行业境外上市公司比较等论证其业务经营是否涉及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如确涉及外商准入,则需明确整改措施或进一步论证其合法合规性。
对于从事特定业务的企业,如电信业务、医疗器械生产、保险服务或金融服务等,证监会通常关注是否取得相关资质,是否符合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政策,是否符合相关监管程序。
华谊信建议:企业应当与辅导机构一并完整、全面地梳理各业务板块以及募投项目涉及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及所需资质,避免在未取得相应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开展经营业务,确认资质期限,以及资质证件是否全面覆盖企业开展的相关业务领域。如确涉及无证经营,应当说明整改情况,是否存在行政处罚等。
证监会主要关注VIE架构设立的合法合规性,协议控制下相关主体之间的具体交易安排。此外,证监会也会关注个别案例中,发行人层面股东与主要境内运营实体持股比例不一致原因以及控制权稳定性相关的问题。
华谊信建议:拟上市企业需注意VIE架构搭建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发行人应尽可能对是否进行了37号文登记、ODI的备案,以及VIE架构搭建过程中的利润划转、税收等问题进行详尽说明。证监会对于VIE架构的关注重点基本集中在法律层面,所以企业上市过程要及时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明确搭建VIE架构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合法合规性的问询,尽可能详细地披露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易安排、境内运营实体持股比例等问题。
2、美国SEC审核要点
在美股发行审核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最近在美国上市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审核时特别关注一些关键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合理性、关联交易的透明度以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此外,SEC对于采用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的公司以及涉及诉讼的法律风险也会给予特别关注。根据公司的行业特点,SEC还会对网络安全措施、个人隐私保护等特定领域进行细致审查。
在SEC审核上市申请的过程中,财务信息披露及相关审计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赴美上市公司需在招股书中如实披露财务信息及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此,企业需要组建专业团队来进行详细的财务信息整理,比如: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协助评估合规要求和改进整体内部控制,创建内部审计部门来进行财务信息审计等等。
采用VIE的公司需要在招股书封面及有关章节中详细披露VIE协议相关的所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只能通过出资或贷款向可变利益实体和外商独资企业提供资金,未来的合法性和潜在可执行性风险等等。
3)网络安全
对于从事营销广告服务、新媒体电商和保险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在公开发行文件中详细阐述其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和策略。这包括说明公司是否已将网络安全措施整合进其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内,以及公司如何通过流程监控和发现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可能引发的网络安全威胁等重要网络风险。简而言之,这些公司必须向SEC展示其具备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4)行业相关关注
针对不同的行业特性,美国SEC的关注点也有所区别,如对医疗行业,SEC会要求企业披露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产品研发情况、临床试验阶段等情况;对TMT行业,SEC则关注是否有网络安全保障机制,是否取得业务许可证等。
总之,企业若有赴美上市的计划,需全面理解并严格遵循中美两国证监会的规定及审核重点。企业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必须确保企业披露的信息全面、准确,并且针对SEC和中国证监会的关注点提供详尽的解释和证据,以顺利通过审核环节。比如:要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强化内部管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股权结构,并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为了顺利通过审核并成功上市,企业也应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有效避免备案时间过长而影响上市进程。
-
上一篇2024年4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
下一篇2024年3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起源于1971年,是世界最大电子证券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科技创新证券交易所。 如今,在纳斯达克挂牌融资的企业高达5400多家企业,总市值6.7万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单一证券市场,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市场之一。 纳斯达克共分为三个层次:全球精选市场、全球市场、资本市场,是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首选。
-
纽约·证券交易所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成立于1792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现有上市企业3000余家,每日交易额逾千亿美元,所上市的总市值、IPO数量全球第一,交易量全球第二。纽交所具有组织最完善,设备最完善,管理最严格等特点。上市公司主要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上市企业近3000余家。
-
数据速递:2025年5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今年5月,中国香港特首表示,港交所开通“科企专线”,加快科技和生物公司赴港上市趋势。据华谊信资本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5月31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香港交易所2025年5月迎来IPO热潮,单月募资总额达773.6亿港元,大幅超过2023年全年,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一港股上市情况汇总2025年5港股迎来IPO热潮,截止到5月底,共有10家企业成功登录港交所,其中硬科技、消费、生物医药构成三大主线。港股市场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推出利好措施,为港股IPO市场注入强劲活力。1、港股新股IPO名单据华谊信资本统计5月上市公司及募资情况如下: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的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港股上市后表现亮眼。宁德时代以约410亿港元募资额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上市项目,恒瑞医药作为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亦表现不俗。2、通过上市聆讯企业名单(5月25日-5月30日)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展示,5月25日至5月30日期间通过聆讯的企业共有2家,分别是新琪安和容大科技。其中新琪安是一家专注食品添加剂生产与销售的制造型企业,于2024年6月28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3、港股递表企业名单汇总2025年5月港股IPO递表热度持续,当月共有48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其中,最近(5月26日-6月1日)迎来密集递表高峰,24家企业集中申报,涵盖多家“A+H”企业,形成上市热潮。牧原股份、紫光股份、大族数控、杰华特等 A 股龙头企业位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仙工智能、基本半导体、驭势科技、五一视界4家企业以18C特专科技公司身份申请上市,凸显港股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从上述表格来看,“硬科技”企业扎堆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表示香港凭借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吸引大量优质公司赴港上市,这将进一步提升港股活力并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二美股上市情况汇总2025年中概股赴美上市潮显著加速。1-5月,已有44家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其中38家IPO上市,3家通过SPAC上市,合计募资金额14.25亿美元,对比2024年全年数据(68家上市,募资金额29.64亿美元),2025 年仅用5个月,上市数量已达去年的65%,募资规模达去年的48%。1、美股新股IPO上市名单(中概股)据华谊信资本数据统计,2025年5月共有6家中概股赴美上市。其中IPO和SPAC上市各占3家。IPO合计募资额达到2800万美元,其中,除了Copley Acquisition Corp选择纽交所上市,其余均在纳斯达克上市。2、美股递表企业名单汇总本月共计15家企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公开递交招股书,包括13家IPO上市企业,1家SPAC上市企业及1家DPO上市企业。其中仅2家企业拟申请纽交所上市,分别是:DeepGreenX和施莱云端,其余均拟纳斯达克上市。其中DeepGreenX采用DPO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3、上市募资情况分析2025年5月,6家中概股赴美上市——IPO与SPAC各占3家,合计募资金额中,3家传统IPO企业募资约2800万美元。其中,仅OFA Group(至一建筑)募资超1000万美元,数智集团、Pitanium Limited募资均低于1000万美元。6家上市企业中,4家来自香港,分别为Copley Acquisition Corp、Global IBO Group Ltd、OFA Group(至一建筑)、Pitanium Limited。总的来说,5月中概股赴美上市数量增长,但募资规模分化的态势;SPAC占比攀升凸显出企业在美国市场波动下的灵活融资需求。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赴美上市依旧为中概股企业寻求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及融资机会。
-
证监会备案|2025年5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分析
刚刚结束的五月,香港资本市场掀起新一波上市热潮,多家企业纷纷赴港启动上市。近年来,在港交所持续深化上市制度改革、欢迎企业挂牌的同时,内地政策也在大力拓宽企业境外上市通道。这双重政策叠加,显著提升了港股IPO的吸引力。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数据,2025年5月1日至5月31日,共38家企业提交了境外上市备案,其中1家拟在台湾上市,37家拟在香港上市,5月没有申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整个5月份,共有11家企业成功获得证监会备案通知书。备案的企业涵盖了制造业、生物医药、消费服务、农业、新能源和科技多个行业,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上市地的选择上,5月企业集中选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申请上市。为了帮助大家详细了解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华谊信资本对2025年5月份境外上市备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一2025年5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统计根据证监会官网数据和华谊信资本的统计,2025年5月份共新增38家企业已提交上市备案,其中37家拟在香港上市,1家拟在台湾上市,没有申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企业备案情况如下: 在这其中有26家是已接收状态,12家是需要补充材料。二2025年5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成功情况统计根据华谊信的统计数据,截止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11家企业成功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并全部选择香港上市。这些企业赴港上市的备案耗时平均约为9个月。5月份中国证监会备案通过的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制造业28%,生物医药27%,消费服务和新能源科技18%,通过企业的行业分布集中趋势,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三双重利好叠加 赴港上市掀高潮企业加速赴港上市,既是为了业务拓展和融资诉求,也得益于政策层面的多重支持。当前,港股正积极接纳筹划“A+H”双重上市的A股公司,并迎来消费、医疗、科技等行业的新兴企业。同时,“科企专线”新政的落地,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企业赴港上市。1. “先A后H”企业设快速通道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协同推出系列合作举措及制度改革,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铺路并提速。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赴港上市;同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为“先A后H”企业设快速通道”。从公司公告看,2025年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审核时长从超100日缩至60日以内,大幅提速。2. 科企专线港股开设 “科企专线” 意义也非常重大。一:顺应市场趋势,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企业 2024 年贡献港股 80% 新股融资额,专线凸显对科技领域的深度重视,吸引企业赴港上市;二:允许保密提交申请,降低企业核心技术泄露风险,平衡市场透明与投资者保护;三:针对《主板上市规则》新规,专线为企业答疑,助力企业高效筹备上市。政策落地后,企业赴港上市进程加快,不仅缓解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还通过技术赋能、合规能力提升和资本双向流动,推动企业从“走出去”向“扎下根”转变,有利于夯实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总结:为了顺利通过审核并成功上市,企业应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且针对SEC和中国证监会的关注点提供详尽的解释和证据,以顺利通过审核环节。
-
数据速递:2025年4月港美股上市情况汇总
一港股上市情况汇总2025年1-4月,港股市场共有19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约26.7%,其中17家IPO上市,一家转板上市(比优集团),一家SPAC上市(找钢集团)。合计募资金额约198亿港元,同比增长158.2%。整体来看,今年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新股数量与募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显著增长。(1)港股新股 IPO 上市名单据华谊信资本数据统计,2024年4月共有2只新股上市,分别是正力新能和映恩生物,合计募资约26.4亿港元。(2)通过上市聆讯企业名单港交所官网显示,4月共有6家企业通过上市聆讯。其中,沪上阿姨已于5月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总额约2.73亿港元,开盘后股价暴涨68%,最高市值突破206亿港元。此外,钧达股份成为继赤峰黄金之后,今年第二只实现A+H上市的新股。(3)递表企业名单汇总2025年4月,港交所共收到39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包括塞力斯、东鹏饮料等多家拟实施A+H上市的A股公司。A+H上市热潮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港交所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需求,具体分析可以参考华谊信资本的这篇文章→16 家递表、17 家拟上市!A+H 股上市热潮来袭二美股上市情况汇总2025年1-4月,共有38家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同比增长111.1%。其中35家IPO上市,1家由OTC转板上市,2家通过SPAC上市,除禄达技术(LUD)在纽交所上市外,其余37家均在纳斯达克上市,合计募资金额约12.1亿美元。(1)美股新股 IPO 上市名单(中概股)华谊信资本数据统计,2025年4月共有13家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同比增长62.5%。包括 11 家 IPO上市企业、1家OTC转板企业及1家SPAC上市企业,且全部登陆纳斯达克。无论是新股数量还是募资金额,同比去年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中概股在美上市前景向好。(2)上市企业募资情况分析4月,13家上市企业合计募资金额约5.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84%。其中募资金额小于1千万美元的企业有7家,大于1千万美元小于1亿美元有4家,唯一大于1亿美元的是作为中国茶饮品牌赴美上市第一股——霸王茶姬(CHA)募资约4.1亿美元,占4月总募资金额的 76%。(3)美股递表名单汇总受国际关税政策波动及中美关系复杂性影响,2025年4月仅有2家中国企业向美股市场递交上市申请,且均来自香港地区,分别为施莱云端和卓狄国际,当月递表企业数量显著减少。总体而言,4月美股市场迎来中概股上市小高峰,新股数量与募资金额均大幅提升。根据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最新消息,未来90天内,中美双方均仅对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一举措有望为中概股赴美上市提供更稳定的政策环境,推动更多企业赴美股市场上市。
企业境外上市服务商
让企业以最少成本融入资本市场

